近日,在霜降节气期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智慧农业的学子们在江晓东老师的带领下,在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园开展了一次秋收实践课。同学们收获了甘薯、花生、棉花、高粱等作物,并对水稻进行了实地测产,在丰收的喜悦中,上了一堂生动的“秋收秋播”农事指导课。
此次收获的作物,是智慧农业的同学们在今年春天栽种的作物。从春种到秋收,同学们全程参与了作物的生长管理,将课堂所学的智慧农业知识应用于田间实践。收获现场,大家小心翼翼地挖出甘薯,摘下一颗颗饱满的花生,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江老师还组织学生对试验田的水稻进行了规范测产,通过实地测量、数据记录与分析,让同学们对作物产量构成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结合今年秋季雨水偏多、秋收秋播普遍延迟的实际情况,江老师在现场为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及时的农事讲解。他指出,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土壤湿度大、地温偏低,不仅影响了秋收作业的进度,也对后续的秋播作物出苗和苗期生长带来了挑战。他详细讲解了在此类天气条件下,如何抢抓晴好天气窗口及时收获、如何科学晾晒与储存粮食,以及秋播时应注意的选种、耕作、播量深耕、施肥等关键技术要点,将课堂理论与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自“谷雨”春种,经“芒种”夏管,至“霜降”秋收,这次贯穿全年的农耕实践,是学院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科教育相融合的生动体现。活动不仅让学子们真正体会到了“春华秋实”的耕耘之美,享受了自己劳动和管理的成果,更让他们在面对真实的农业气象问题与生产管理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长为知农时、懂农事的新农科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师带领同学进行秋收

水稻测产现场

秋收实践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