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我院开展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科普实践活动

发布者:施婷婷 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次数:10



为推动气象与生态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92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面向青少年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科普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包括我院科普基地与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全国科普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科普基地开放日暨‘科普江苏·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科普活动,以及我院与南京寸草环保志愿者发展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南信大气象合作共建”主题活动,吸引了200余名中小学生及市民参与。

聚焦“双碳”目标,弘扬科学精神

上午,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冯兆忠教授和余振教授为在场师生带来题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的精彩讲座。余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系统讲述了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科技探索与实践路径,并与小朋友们共同讨论日常生活中降低碳排放的办法,激发了同学们对气象与生态科学的浓厚兴趣。

随后,在江晓东副教授的引导下,师生参观了应用气象科普基地的碳达峰、碳中和及气候变化主题科普展览,并通过互动问答进一步理解了“双碳”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严家德高级实验师的带领下,大家走进综合气象观测基地,了解风速计、温度计、雨量器等气象设备,体验气象观测的实际流程。

老师为青少年作科普报告


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分组指导小朋友利用气象计完成科学小实验


科普活动现场


气象与河流生态融合,实践与教育并行

下午的活动以“探气象奥秘·护母亲河生态”为主题,依托校地合作平台,将气象科普与河流生态保护实践紧密结合。在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科普基地,江晓东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云的形成”、“雨水酸碱度检测”以及气象观测等趣味实验,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气象现象及其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本次系列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走近科学、体验实践的平台,也充分展示了我院在气象、生态与环境保护等科普教育方面的资源与能力。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模式,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能力,中小学生在体验中激发科学兴趣,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教育氛围。


江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云的形成”


科普基地老师指导小朋友进行气象观测


科普活动现场


(图文,张建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