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科普基地面向鼓楼实验小学师生及家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实践活动。活动以“探秘气象科技,共筑双碳未来”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科学实验与互动体验,带领青少年走进气候变化与“双碳”战略的科技前沿,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
科普基地讲解员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现代化控制温室、人工气候室、梯度通量观测塔和开顶式气室等设施。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这些设施与我国双碳战略的紧密联系及其独特的优势。
在现代化控制温室内,学生们手持红外测温枪,实地测量了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快看,温室里比外面高了5℃!”一名学生兴奋地喊道。讲解员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结合智能环境调控系统,讲解了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学生们通过模拟不同气候条件的实验装置,观察植物在高温、干旱等极端环境下的生长状态。讲解员介绍道:“这里的数据为农业减排固碳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持,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发育状况能有效助力低碳农业发展。”在通量观测塔下,讲解员说道“这座塔就像生态系统的‘听诊器’,能精准测算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用生动的比喻,阐释了通量观测技术在我国碳汇评估中的核心作用。在开顶式气室实验区域,学生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威胁。讲解员结合气象预警案例,呼吁大家关注气候适应性技术,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围绕2025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以及“气象科技助力双碳战略”等,本次活动不仅让小学生们增长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双碳战略的认识。
活动现场
小朋友利用气象计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