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气象学院2020级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庐山综合实习圆满结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提高本科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10月12日至1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庐山野外综合实践教学。本次实习由应用气象学院沈李东副院长等十名教师带队,2020级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含国科大联培)参加,实习内容涵盖植物学、普通生态学、土壤地理学、环境地学基础以及作物栽培学等主干课程。2020级庐山实习团队互助友爱、艰苦努力,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圆满完成了野外阶段的实习任务,彰显了信大人不畏艰难、严谨求学的风采。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是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它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异常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庐山开展野外综合实习,有利于提高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知行合一的能力。
一、激情昂扬,初入实习旅程
深秋已至,野外实习于10月12日拉开帷幕,应用气象学院2020级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师生齐聚尚贤楼北门,怀揣满腔热情和探索欲,迈着昂扬的步伐,开始了求索真知的旅程。
晨曦初露,天朗气清。行驶的大巴沿途经巍然屹立的长江大桥,当路过九江市振兴石化加油站时,吴洪生老师因地制宜,现场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土壤地理学》土壤地带分布性与非地带分布性及五大成土因素,重点讲解庐山山脚下红壤形成过程及土壤剖面发生分类知识,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实践,完成了土壤pH、土壤理化性状快速定性鉴定及野外土壤质地定性鉴定等相关项目的测量。夏围围老师为同学们仔细介绍了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列举了庐山不同海拔生长的主要植物类型,讲诉了野外植物分类调查需要运用的手段和方法。
吴洪生老师讲解外业土壤理化性状快速定性鉴定等
同学们测量庐山红壤pH和石灰反应等
二、山高路远,力学笃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峰峦起伏的大月山上,夏围围老师沿路采摘了几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叶片,带领同学们分析叶片结构、叶片形状、生长环境等,引导大家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了解代表性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科属特征,并且仔细地讲述了植物腊叶标本制作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细心地指导同学们压制植物标本;张国友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野外植被调查样方的设定,讲解了样方的基础知识,将课本上的理论文字运用于实践,指导同学们进行高大乔木年龄的测定,同学们运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取出乔木的年轮进行计算;叶民标老师指导着同学们实际测定岩石产状要素,使用罗盘测定岩石走向、倾向与倾角,讲解着大月山上的地质地貌以及形成原因,同学们对环境地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吴洪生老师带着同学们挖了山地黄棕壤剖面,展示了清晰可见的剖面分层,讲解了土壤结构以及形成原因,指导同学们采集土样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定性认识庐山山地黄棕壤的性质。
植物物种丰富的庐山植物园里,李平老师介绍了我国茶树类别和种植历史,并对茶树的各生长阶段、影响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因素、茶树种植技术和合理施肥管理措施等作了详细的讲解,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于作物栽培学知识的理解;张国友老师讲解了庐山植物园落叶和针叶林的生态功能,并让同学们分组设定样方,运用现代植物学和基础生态学野外工作方法,动手进行数据采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等。
风光无限的含鄱口观景台上,叶老师结合环境地学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解了刨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河流袭夺形成的V型谷,冰川裹挟的飞来石,岩石的球状风化、断层构造、冰蚀作用,极大地夯实了同学们的环境地学基础知识。
张国友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生态种群野外调查
叶民标老师讲解环境地学知识
夏围围老师讲解植物学并指导学生制作植物标本
同学们制作的植物腊叶标本
吴洪生老师讲解庐山山地棕壤土壤剖面发生层及土壤理化性状快速定性鉴定
三、风光无限,难胜师恩
探赜索隐,叩石垦壤,山间的道路带领我们走向知识和远方:庐山会议旧址是曾召开过三次中共中央重要会议的地方,师生们参观了许多当年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师生们艰难地跨越了2600级台阶,领略三叠泉无限风光的同时也锻炼了大家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的意志,而刘蕾老师在前往三叠泉的路途中,不坐缆车、坚持来回徒步,沿途一边收集数据,一边为学生讲解生态学知识,令学生敬佩万分;沈李东副院长与叶民标老师在每次出发至野外前,都会及时总结前一天的实习内容、找出不足,并列出行程安排做好要点提醒,对于积极参与实践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除了负责教学的教师团队,还有“后勤总管”程诚老师、张彬老师与方超老师认真负责幕后工作,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保障了实习的顺利进行。
应用气象学院本次实习指导团队的老师们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耐心细致的引导,将课堂理论与野外实践充分结合,既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又促进了理性思考。除此之外,无论是年逾古稀的叶民标老师,还是腿疾未愈的程诚老师,在需要强大体力支撑的爬山过程中,认真讲解,以身作则,迎难而上,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
应用气象学院实习指导团队教师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本次野外实习为应用气象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师生们考察山岳百川,历经山重水复,既综合学习了专业课程,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未来的科研实验夯实基础。而在庐山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在庐山上所升华的浓浓师生情将成为美好回忆,在脑海中永久闪耀。
应用气象学院庐山实习团队大合照
文:杨柯、吴海坤、张倩 图:尤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