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天逸,男,汉族,1998年2月生,共青团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2016级学生。先后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江苏省运动会预选赛男子足球比赛第四名、男子足球比赛第六名,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展器乐甲组一等奖等奖项。加权平均成绩排名第三,综测成绩排名第一,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副团长、管弦乐团团长等职务,现已推免至中山大学。
源于热爱,行于坚持----鹿天逸
2016年9月,他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的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刚入学的新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校园,一个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专业,远离家乡和父母的他,对这一段即将展开的全新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他在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向老师、学长、网络了解本专业的各方面情况。在此之前,他与气象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是他还在上小学时参加了市气象局的科普活动。或许正是曾经的一次偶然邂逅,会让气象在十多年后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基础扎实,成绩优秀
应用气象学是属于地球科学中大气科学的理科专业,首先便对数理基础有很高的要求,其次作为将气象学与各领域结合的边缘性学科,有需要有较宽的知识广度,而编程能力在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对算法的实现与改进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他把掌握本专业知识作为首要任务,前三学年的专业成绩排名第三,综测成绩排名第一,体现了他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因此获得校一等奖学金。
实践科研,相互促进
在此基础上通过旁听非本专业课程、参加科研项目等接触到更多气象相关领域的知识。他主持过两年期大创项目《太湖水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研究》,该项目基于我校大气环境中心在太湖建立的全球首个湖泊中尺度通量网,基于已完成的部分成果撰写的论文在改,将投稿至国内核心等级的期刊,也将作为他们团队成员们在科研这条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他组建队伍申请野外科考项目《典型养殖鱼塘水质参数和微气象条件调查》,学习多种观测仪器的使用,并对水质参数、气象要素等进行实地测量。作为观云测天小组核心成员负责观测、仪器维护、讲解等工作。他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刘瑞霞研究员的指导下进行FY4卫星GIIRS传感器的中波和长波波段的亮温误差分析、订正工作。在这些不同的项目中,他粗浅的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研究,即拓展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为今后他的研究方向选择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这期间也提升了鹿天逸同学的编程能力,并完成软件著作权《小麦籽粒粒重动态软件分析系统》。
尽心工作,传递热情
除了要学好自己的专业之外,同样也要做好学生工作,用自己的能量来鼓舞身边的同学。他曾担任大艺团副团长,管弦乐团团长的职务,任职期间,在团委老师的支持,各部长们的努力下,他们由西乐部发展为管弦乐团,实现了南信大管弦乐团从无到有的突破。同时也第一次有留学生加入他们成为正式部员,甚至也吸引了会乐器的老师参与他们的排练。至今,他连续四年参加到迎新晚会的台前幕后工作中,尽自己的能力呈现给大家南信大最高水平的演出。他们出于对音乐的热爱相聚在管弦乐团,在排练中提升自己水平的同时,也将这种热情传递给更多的同学们。所以他们不仅是在传播音乐和艺术,更是对校园文化的提升。
发展特长,文体兼优
生活中不仅有学习和工作,还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劳逸结合才会有更高的效率。他的爱好广泛,文体兼优。作为校足球队的一员,他代表学校参加多项省级比赛,获得省运会预选赛第四名、江苏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第五名、省运会第六名等奖项。备战省运会期间,他们暑假提前返校、在八月南京的艳阳下挥洒汗水,希望能冲击前两名代表南信大征战全国比赛,但最终南工大主场给他们留下了这个遗憾,也让他明白了有时候努力不一定会达成预期的目标,但不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而在球队备战预选赛的同时,作为大艺团的一员,他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的演出《接潮渔鼓》排练,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每晚四个小时的排练中学会中国鼓的演奏,并担任领鼓,最终获得省一等奖。此外他也曾获校运会二百米第一、一百米第四等多个奖项,参加校内院内多项文艺活动,如三次院内晚会的主持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场演出等。在同时参加省运会和大艺展的一年中,他所有的时间被三件事情填满:上午专业课学习、下午球队训练、晚上大艺团排练。虽然每天都会在临寝室门禁时疲惫的回到寝室,但是在这段时间他收获到的有能力的提升,有新认识到队友的友谊,有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毅力,有在重复的排练对细节的追求。
源于热爱,行于坚持,在大学这几年中他所做的科研工作,他所付出汗水投入精力的足球队、管弦乐团都是包含着他的热情的。对运动、音乐有兴趣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达到的水平越高人数也越少,唯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从中脱颖而出。现在做科研的人很多,但是只有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人,又能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才能在不断的探索中不会被挫折击倒,才能做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贡献和成果。而这种精神也将伴随初入科研大门的他,在这条路上奋勇前行。